x 广告
当前位置: 资讯 > > 正文

【古生物随记】懂湖北鳄越多,懂湖北鳄越少

2023-08-13 11:42:55 来源:哔哩哔哩


【资料图】

第二种发现“鲸须”类似物附着位点的海爬(第一种是楯齿龙目-豆齿龙亚目的龟形无齿龙Henodus chelyops),可喜可贺。

事实上在1991年董老团队的论文中就能看出人们对“鲸须”存在的期待。换句话说,湖北鳄的头骨本身就已经有太多与须鲸相似的特点 (岔开的前颌骨、不愈合的下颌等),在“鲸须”附着点被发现之前我们已经猜到十有八九。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真正的“鲸须”软组织化石出现,让我们拭目以待 (1/1)。

湖北鳄头骨像须鲸,但其他特点几乎都与须鲸背道而驰。例如,须鲸高度鱼形化,头部是躯干的自然延伸;而湖北鳄颈部较长,这导致老论文认为其不能进行“连续撞击式进食”(即撇滤,类似弓头鲸),否则会不可避免地折断脖子;相反,湖北鳄应该采用“间歇撞击式进食”(即吞滤,类似蓝鲸)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许多湖北鳄复原图都有蓝鲸的影子。

新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降低了对湖北鳄运动能力的期望。这意味着湖北鳄将不具有吞滤所需的加速能力;相反,通过慢速游动进行撇滤可以保证其颈部的稳定。这一假设的根基是湖北鳄的身体结构:骨肥厚+几乎互锁的肋笼让湖北鳄的躯干主体非常僵硬,运动全部依赖尾部横向波动,因而认为其运动效率低是非常合理的推测。

不过笔者认为这一推测并没有盖棺定论。因为湖北鳄虽然运动能力低下,但其背部神经棘异常发达,体腔高度侧扁。这意味着湖北鳄相比躯干近乎柱体的生物,在躯干偏转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拥有更多的“升力”/推力增益。这是否意味着湖北鳄可能拥有足够的爆发力来支持吞滤?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通过科学建模+CFD等技术解决;或许可以等到发现“鲸须”软组织后,根据其尺寸直接判断摄食方式,再反推出对应的运动方式……总之保持期待吧 (2/1)。

截至目前,被认为拥有“鲸须”结构的两种海爬分别属于两种进食方式。无齿龙代表与灰鲸类似的底栖滤食/吸食/刮食,而湖北鳄则代表与蓝鲸或弓头鲸类似的悬浮滤食(湖北鳄舌骨结构不支持“灰鲸型”底栖吸食策略)。其他被认为可能拥有滤食食性的中龙Mesosaurus、滤齿龙Atopodentatus、沼地龙Paludidraco以及极泳龙类Aristonectinae分属不同类群,时间跨度极大,滤食策略也不尽相同。这都说明海爬在生态位探索上所取得的“成就”或许还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。湖北鳄目内部的演化关系是怎样的?其他这些滤食动物又是怎么演化出了滤食属性?是否还有结构类似的近亲?不同时代/地区的海洋生态有何区别?有待我们解决的谜题还有很多,继续期待日后的研究发展吧 (3/1)。

知道的越多,知道的越少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直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